睦邻外交“越”“新”阶
睦邻外交“越”“新”阶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张旭东
行至年末,厚厚的中国外交日历记录着一幕幕重头戏。在相继访问英美两个发达国家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将友谊与合作之手伸向了东南亚近邻越南和新加坡。在大国外交的精彩乐章暂告段落之际,睦邻外交又重新占据中国外交的新闻头条。如果说,美欧见证了“习式大国外交”的风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完善国际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累累外交硕果,如今更希望快马加鞭,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上继续添砖加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龙生九子,各有所长”的说法。东南亚十国组成的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对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繁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每一个国家又各具特色和独特的发展优势,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合作着力点各异。从中国的角度看,既要坚持对东盟的整体睦邻外交战略,又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国情特色和双边关系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强化同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
越南和新加坡两国,分别作为与中国有着相近政治制度且海陆相邻的重要邻邦,以及在改革开放整个进程中对中国给予大力支持且具有独特发展优势和经验的发达经济体,如今都迎来了对华关系的重要发展节点。在中国愈发重视与东盟国家间合作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习近平主席对越南和新加坡两国的国事访问,中越和中新关系都在大踏步地迈上新的台阶。
中越合作:珍馐美味须去瑕疵
谈及中越关系,许多人或许心情十分复杂。对于两国而言,既不能忘却老一辈领导人缔造和辛勤培育的传统友谊,也无法回避双方曾因种种原因爆发的军事冲突;既要珍惜兄弟般的情谊,也要吸取兄弟龃龉的历史教训。当下,人们既看到两国在各方面扎实推进合作,也忧心因为南海争端而引发的民众情绪对立,尤其近年来爆发的越南排华事件更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方能抚慰两国民众心灵与情感上的创伤。如果把中越之间的互利合作比作一道珍馐菜肴,那么这道菜肴尽管色香味俱全,却遗憾地掺入了少量砂石杂质,如果不能剔除这些瑕疵,则整道菜肴都无法入口。
仔细观察中国周边外交近年来的变化,可以发现“命运共同体”建设正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上的一个着力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提出中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凸显了越南在东盟国家中对于中国周边外交的显著意义。然而,“中越命运共同体”究竟意味着什么,有哪些特殊的含义,又应该如何推进这一共同体的建设,确实是需要缜密思考的问题。
首先,“中越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中越迄今已建交65周年,在两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彼此都给予了对方宝贵的支持:人们不会忘记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主席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展开革命斗争,书写“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等流传甚广的诗句,也不会忘记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主要的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于中国为支援越南而开展的抗疟疾药物研究。对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冲突,双方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化解历史心结。在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越边境地区的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展开了大规模的扫雷行动,这对于解决双方历史遗留的问题,维护双边边境地区人民的安全,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民众福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次,“中越命运共同体”源于相似的发展道路。中越两国都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双方经常就各自的党建工作经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进行交流,在治党治国和执政能力建设上有许多相似的课题,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正因如此,中越需要加强合作,互学互鉴,为巩固和发展两国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来越访问之前,习近平主席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越南文版在越南河内出版并得以发行。这是中越两国政治制度相同、发展道路相近、前途命运相关的生动写照,中国领导人的执政治国理念可以被越南很好地借鉴和效仿。
再有,中国和越南目前都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在按照“四个全面”的布局,努力为“两个一百年”目标奋斗,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越共建党85周年,越南建国70周年之际,越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筹备之中,越南正努力推进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双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有很多可以深化互利合作的结合点,在传统友谊的基础之上共同利益非常广泛,应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双边关系。“着眼大局、立足长远、互相尊重、友好协商”,全面提升业已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使中越关系走上一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而不动摇。
进入2015年,中越关系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小高潮,双边高层互访十分频繁。4月和9月,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和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分别来华进行访问,而习近平主席则于11月上旬自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来首次访问越南。双方领导人在半年的时间内实现互访,是较为罕见的。在访问中,习近平主席受到了越南方面的超高规格接待,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连续两天举行重要会谈,并同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总理阮晋勇和国会主席阮生雄等分别举行会晤,与越南党政高层全面进行接触。在这些重要的政治会晤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未来发展中越关系的一整套建议,得到了越南方面的高度认同:
第一,中越关系必须要通过政治引领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对于中越两国而言,政治基础是发展双边关系的基石,基础不稳固则任何互利合作的开展都无从谈起,双边关系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双方领导人立足长远、着眼大局,确立中越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紧密的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及时就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和交换意见,可以保证双边关系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大方向前进,不受外界一时一事的干扰。在习近平主席同越南党政领导人的多次会谈中,双方均一致同意秉持“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这也被写入此次访问双方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之中。
第二,中越关系必须通过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双方的共同繁荣。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越南则是中国在东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有望提前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在合作机制上,双方已经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可以发挥统筹协调的功效;在发展理念上,双方的发展战略可以实现对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建设,在产能、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合作商机。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还特别提出,双方要用好基础设施合作工作组和金融与货币合作工作组,推进中国在越南龙江、海防两个工业区建设。除此之外,中越双方还不断加强在两军联合国维和事务、安全保卫、禁毒、出入境管理、打击电信诈骗、网络安全等领域交流合作。
第三,中越关系必须通过加强人员交流巩固和发展民意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任何国家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中国是越南最大游客来源国,每年近200万中国游客赴越旅游。2015年的前9个月,赴越中国游客近130万人次,占赴越外国游客总数的近1/4。2014年两国人员往来超过300万人次,每周往返于中越之间的航班达71个。有1.4万名越南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也有三四千中国留学生在越南学习生活。中越作为近邻,有开展广泛民间往来的优势,无论是青年交流、地方合作、旅游观光等,都对中越友好世代相传有着积极的意义。正在建设中的越中友谊宫有望2017年建成,而双方也将在对方国家设立文化中心,2016年越南还将举办第三届中越青年大联欢。在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河内共同会见了第十六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的青年代表,两国青年齐声合唱歌曲《越南-中国》使人们对中越友谊历久弥深、历久弥新充满信心。
第四,中越关系必须通过外交协商妥善处理好各种争议问题。中越之间当前突出的争议点即南海争端,与此同时在部分海域的渔权矛盾也时有爆发。在化解这些矛盾时,中越双方必须要认清形势,认识到东亚地区互利合作是大局,寻求地缘安全与稳定是确保共同繁荣的必要条件。存在矛盾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能以不正确的义利观,引入不恰当的域外势力而执意冲突对抗,搞“你输我赢”的冷战式恶性竞争。11月初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就因为某些国家刻意将南海问题引入讨论,致使各方未能就联合声明达成一致。这是十八国防长首次未就联合声明达成协议,再次验证了将问题复杂化不利于南海的稳定,也影响到东亚地区的团结合作。
中越之间存在的政府边界谈判机制已经成功处理了两国陆地边界和北部湾的划界问题,应该被双方坚持和有效加以利用。在解决南海等相关争议时,应当认真落实《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坚持对话协商而非武力对抗,寻求海上问题双方均能接受的基本和长久解决办法。在未最终解决之前,积极探讨不影响各自立场和主张的过渡性解决办法,包括积极研究和商谈共同开发问题,共同维护海上稳定,并积极开展海上合作,逐步累积共识,扩大共同利益,不使海洋争端阻碍中越关系发展的大局。在此次公布的中越联合声明中,双方宣布于2015年12月中旬启动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共同考察海上实地作业,这是两国海上合作的积极开端。简言之,勿让海洋争议成为那珍馐美味中的砂石。
中新合作:与时俱进谱写新篇
2015年,全亚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为一位资深政治家的离世而感到惋惜和遗憾,这便是新加坡的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如果将中国比作东方的一条巨龙,那么中国巨龙的腾飞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效仿了有着“亚洲四小龙”之一美誉的新加坡的发展经验。新加坡国立大学倡导的“人才不设墙”、“观念不设墙”、“思维不设墙”、“知识不设墙”的“无墙文化”,体现了新加坡创新进取和开放包容精神,便是该校乃至整个新加坡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赴新加坡访问,拉开了两国合作的序幕,也将中国的发展机遇与东亚的繁荣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如今,中新两国建交已经25周年,也恰逢新加坡建国50周年的纪念。新加坡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在同一年内实现互访,彰显了两国关系的紧密程度,也表明双方领导人致力于将中新关系推上新的高度。同时,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6年后,习近平主席本人时隔5年后首次访问新加坡。在中国加大互利开放的力度,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改革之际,再次向新加坡取经,是中新互学互鉴的生动写照。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敏锐地指出,相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新加坡好比一个小型“实验室”,在国家治理上的一些经验,可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实用的参考价值。因此,新加坡要持续与中国发展双边关系,最重要是“做好自己”。
虽然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停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小时,但是访问的行程异常丰富。这其中既包括新加坡总统陈庆炎为习近平主席主持欢迎仪式并举行会晤,也包括习近平主席与李显龙总理的会谈并见证合作协议与备忘录的签署,习近平主席夫妇还在植物园参加了新品胡姬花的命名仪式。此外习近平主席还在负有盛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第36届“新加坡讲座”上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还邀请习近平主席为5年前共同主持过动土仪式的中国文化中心主持开幕典礼。
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关系,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观察:首先,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与战略合作始终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和亚洲的方向。中新关系始终能保持健康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两国的领导人始终能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看待双边关系以及两国合作在整个地区发展中的意义。这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带来的干扰,而进一步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和政治互信,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沟通,是中新关系始终走在发展快车道上的重要保障。在此次访问中,习近平主席与陈庆炎总统和李显龙总理在会谈中达成了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将中新关系定位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新关系与时俱进的反应,更是两国关系迈上更高台阶所取得的重要突破。
其次,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扎实稳健,敏锐捕捉商机,具有前瞻意识和战略指向。中新1990年建交,25年来两国的贸易额增长了28倍,2014年达到近800亿美元。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则是最早参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国家之一,目前是中国最大投资来源国、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当前,中国正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十三五”规划,新加坡则在拟定“科研、创新和企业”的五年发展战略。继中国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两大项目成功合作之后,两国领导人敲定了落户于重庆的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聚焦“现代互联互通和服务经济”,将在合作范围、理念、模式上释放更大的辐射效应。这是两国对接发展战略,扩大共同利益,扎实推进合作项目,发掘合作新增长点,推动务实合作提质升级的直接成果。中新双方还积极探讨两国企业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两国在科技环保、教育人文、社会治理等各领域也将加强交流合作。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达成的中新自贸协定迎来了升级的契机,双方将在利益平衡基础上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并力争2016年年底前完成,为中新经贸合作注入新活力。
再有,两国之间的地区和国际事务合作立意深远,为中国与东盟的整体合作和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突出贡献。在同陈庆炎总统会谈时,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同新加坡及亚洲各国一道,实现共同发展。”目前,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得到沿线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响应,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新加坡对华投资在2015年前8个月占到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总额的82%,而中国对新加坡投资也占到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总额的35%。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速推进中国-东盟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新加坡是东盟重要国家,2015年起接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加坡领导人十分赞同中国提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也相信中国是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力量,这都为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就地区和国际事务进行紧密合作夯实了基础。双方应该携手推进各项合作倡议,聚焦发展合作,继续共同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做地区一体化的推动者、亚洲和平发展的促进者以及世界人民福祉的贡献者。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中指出的,中国和东南亚山水相连,血脉相通,中华文明和东南亚文明千年互鉴共生。如今,亚洲再次站到引领历史发展的前列。中国同东南亚国家之间在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上应该既要共同维护和平安宁,又要深入对接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安全合作,更要不断巩固人缘相亲。唯有如此,整个东亚的睦邻友好才能坚实地越上新的台阶!
张旭东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