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台湾经济陷入困局?
谁让台湾经济陷入困局?
王建民
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是不争的事实,经济增长显著放慢,经济竞争力下滑,薪资停滞,其原因众多,其中,投资不足是关键因素之一。没有投资,就没有建设,就没有发展;没有投资或投资不足,无法单纯靠消费与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外部环境不佳出口难以持续增长情况下,投资对经济增长、发展以及增加就业尤其重要。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一方面鼓励投资,对外对大陆抬招商,更鼓励台商返台投资,另一方面却纵容岛内“反商仇富”与“恐中仇中”恶流,甚至对“陆资”极尽歧视与打压,让岛内投资的社会政治环境严重恶化,严重阻碍投资。这才是台湾经济持续走向衰落与阴陷入困境局的重要原因。其中,台湾一批政客与官员对大陆的“冷战”与“敌对”思维,对“陆资”的无端歧视与打压,则是台湾经济走上衰落之路的主要功能帮凶!
中国大陆是当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新的重要对外资输出或投资者,一年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超过1200亿美元,甚至成为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重要投资者。然而,海峡对岸的台湾才于2009年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而且还是象征性的,对大陆企业在台投资设置了严格的条条框框,甚至不时进行种种警告与打压,好像患了“陆资恐惧症”。更令人意外的是,本来鼓励招商与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反而将投资与经济发展高度政治化,在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问题上将台湾“政治安全”置于至高无尚的地位,两岸经济政策决策永远是“政治第一,经济第二”,因此成为“歧视陆资”政策的主导者,成为岛内社会“反陆资”的主要帮凶。
年初以来,台湾“经济部”率先拿大陆知名的阿里巴巴公司开刀,认为在该公司通过新加坡名义在台投资违规,进行处罚;接着又对阿里旗下的淘宝网下手,认为在台湾正式开放陆企对台投资政策后仍以港资名义在台投资,同样进行处罚;近日又对腾讯在台子公司以经营范围未包括“微信”为由要进行处罚。为何总是“陆资”?美资、日资等一切外资,却永远没事,非人所思。除了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对大陆的“敌对”与“冷战”思维及“恐中”、“仇视陆资”心态外,没有任何可能与合理的解释。在当今全球范围内,一个企业对外投资,经常会采用第三地转投资方式进行,这也是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普遍做法。同样,大陆企业以第三地名义依规定在台投资是合法的,正当的,地开曼群岛注册的阿里巴巴于2008年以新加坡企业名义在台投资是正常的,并营运多年,为何选择六年后才认定违规并进行处罚?类似的投资行为与方式,在台湾,在全球,非常普遍,绝不是个案,绝不是阿里巴巴一个。显然,这不是合规不合规或合法不合法的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心态问题。如果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美国公司以新加坡名义在台湾设立公司,台湾是不是也要依不是美资对其进行处罚?显然是不可能的。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对“陆资”态度的转变与强势处罚做法,是台湾“太阳花学运”之后岛内政治气氛与两岸关系步入深入入区背景下的直接表现与反应,是台有关部门官员对大陆“敌对”与“冷战”思维重新升温的表现,是对大陆非常不友善的举动,对两岸经济合作与两岸关系发展将会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台湾“经济部长”邓振中以“台湾是全球第一个对阿里巴巴开罚的国家”的表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台湾有这样一个与全球经济发展潮流相背的官员做出这样可笑的事情,不以为耻,还引以为荣,让人无语。台湾有这样的财经官员,台湾还能吸引投资吗?台湾经济还能振兴与发展吗?鬼才相信。这样的思维与作为,台湾走向衰落,低增长、薪,就是合理的,是合该的,是自找的,怪不得别人,更怪不了一直努力推出惠台政策的大陆。
在日益恶劣的政治环境与政治打压下,已影响到台湾的投资环境与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发展。六年来,大陆企业对台投资总额只有12亿美元,少得可怜。6月22日,台湾“经济部投资审查委员会”公布最新投资统计,今年1-5月,台湾批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件数为58件,较上年同期增加16%,但投资金额仅4592万美元,同比下降67.6%,显示大陆企业对台投资趋于谨慎,而且多是象征性布局,而不是真正的投资,因为平均投资规模甚小,平均每项投资规模不足80万美元,这在当今项目投资上太少。
大陆企业为何对台投资持续下降,显然与岛内的政治气氛、社会环境与台当局对陆资的政策态度有密切关系。日前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及乡林建设集团董事长赖正镒的谈话道出了真相,即台湾社会民粹主义高涨,弥漫着一种“仇富”、“仇商”与“仇中”现象,是影响台湾投资增长的关键。台北市长柯文哲上任后,不分黑红皂白,强势展开对过去两任市长任内市政与公共工程建设等展开清查行动,而且在事前不了解情况下就定性为“五大弊案”,后来在民意压力下才改为“五大案”,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商”氛围,对岛内企业投资造成很大压力与冲击。其中,卷入台北市美河市镇与浮洲合宜住宅开发案的开发商日胜生公司,在被无端指责图利厂商与官商勾结下,形象与企业营运大受影响,对此甚感无奈,发言人周惠玉于6月22日公开表示,台湾投资环境“人治”风险升高,“营建业势必出走”,现正在评估对大陆与东南亚地区的投资。这是台湾投资环境恶化的另一反映。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郑家钟在“台湾怎样崛起?”一文中写到,“曾几何时,我们对下一代丧失信心,对企业用反商反财团污名化?”他更直接指出,“台湾的困境,是来自于怕”;“台湾经济坐困愁城的原因,就是政策体系只反映了怕,心理性的保护主义,是所有机遇无法掌握的原因”。
在日前台商端午联谊会上,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希望台商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大陆“一带一路”战略抢商机,可这位“经济部长”邓振中却强调,大陆工资、环保要求提高,加上陆企业削价竞争,台商“应思考回台投资,全球布局”。台湾如此强烈的“反商仇富”社会气氛与日益恶化的投资环境,台商如何能够回台投资,回到台湾只会找死。
如果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不调整两岸经济合作思维,向“反中”的绿营与民粹主义妥协,依然延续对大陆的“敌对”与“冷战”思维,严重歧视陆资,持续打压陆资,只会阻碍投资,只会加速台湾经济的衰落,只会让低薪现象固化与长期化,只会成为历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