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港澳資訊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南豆各莊6號院京城雅居
電話:010-58618899
傳真:01058618328
E-mail:bjtgajlcjh@163.com
郵編:100023
您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臺港澳資訊
赴台个人游第4批城市启动 亲密接触有待台继续松绑

赴台个人游第4批城市启动 亲密接触有待台继续松绑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四批试点城市定于今天(18日)启动,包括哈尔滨、太原、南昌、贵阳、大连、无锡、温州、中山、烟台、漳州10个城市。至此,开放赴台个人游的大陆城市已达36个,超过2/3大陆省级区划已有城市开放。
 
  开放城市达36个 覆盖大陆超过2/3省份
 
  迄今为止,大陆开放赴台个人游的城市,覆盖范围包括四大直辖市和20个省区,广泛分布于大陆东中西部地区。
 
  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厦门市;同时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游。
 
  2012年赴台个人游增开10个试点城市,分别为成都、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济南、西安、福州、深圳,年内分两阶段实施。
 
  2013年再次增加开放13个试点城市,包括沈阳、郑州、武汉、苏州、宁波、青岛、石家庄、长春、合肥、长沙、南宁、昆明和泉州,也是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四批开放城市不再分两阶段实施,而是一次开放。其中福建成为唯一一个每批次都有城市开放的省份,闽台渊源优势凸显。沿海省份如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开放城市达3个。
 
  第四批入列城市锁定两岸已有航线、航点的二、三线城市,民众出游力高,在台滞留率低。
 
  台湾尼尔森公司发布数据显示,大陆二三线城市的赴台个人游游客比一线城市游客消费更高。来自大陆二三线城市的个人游旅客平均在台花费达15252元人民币,高出一线城市平均花费14%,显示出大陆二三线城市消费实力惊人。
 
  大陆客成台湾旅游外汇收入最大来源
 
  台湾开放大陆赴台个人游以来,游客人数呈持续稳定成长。据统计,大陆旅客赴台旅游人数过去几年屡创新高。今年上半年,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游客超过50万人次,今年全年有望突破100万人次。2012年这个数字是18.1万人次,2013年是52.3万人次。
 
  今年上半年大陆旅客赴台创汇36.3亿美元,是自2008年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以来,台湾对大陆观光外汇首度由逆差转为顺差。
 
  根据台湾观光部门统计,近6年来,赴台陆客与赴陆台客人数差距逐年缩减,2008年差额为418.7604万人,去年缩减为228.7798万人,差距率为44%。
 
  台湾观光部门发布的2013年度赴台游客消费与动向调查显示,台湾旅游外汇收入最大贡献来自大陆游客消费群体。这些外汇收入主要进了旅行社、旅馆民宿、餐厅、游览车和购物店里。
 
  统计指出,这些数字显示大陆客对两岸旅游市场均衡发展及促进台湾经济,有明显帮助。
 
  台旅会上海办事处主任李嘉斌近日表示,陆客个人游成长惊人,今年赴台个人游总人次可望倍增,乐观估计明年个人游的旅客将超越团体游的旅客,成为陆客赴台主力。
 
  大陆便利赴台游 台媒吁台湾也要拿出行动
 
  赴台个人游是一种“私人订制”的“与台亲密接触”。这样一种“亲密接触”,外界期待能继续破除一些不够便利的地方。
 
  大陆方面多地出台政策,简化手续缩短办证时间。比如北京2014年5月26日起,市民办理赴台游再次签注,办理时间由过去的7天左右,缩短至最快可以当天取证,个人游签注还可以在区县出入境办证大厅的自助填表机上完成申请。
 
  又如南京,2014年6月20日起,市民办理赴台游再次签注手续简化,不用再等待7个工作日,当时办理,立等可取。
 
  台湾《旺报》发表社评称,大陆此举在增加两岸人民互相了解的大前提下,鼓励大陆人民到台湾旅游。这显示出自信,也释出对台湾人民的善意。
 
  据指出,目前台湾方面对入台陆客设置人数上限,目前个人游陆客每天4000人。以限制人数为手段,保障旅游业的发展,台湾旅游业者对这样的做法颇有微词。另一方面,设置配额也导致游客在办理证件时出现严重的“塞车现象”。
 
  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称,陆客赴台个人游的规模越来越大,两岸自由往来的人数越来越多,是两岸互信逐步增加的重要成果,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文章说,这几年陆客在台湾的“成绩单”有目共睹:不仅成为在台购买力最强的客源,滞留不归者也是凤毛麟角。台当局实在不必如临大敌似地“防范”陆客,应放宽限制,大大方方地张开双臂欢迎陆客。
 
  台媒称,两岸关系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不太可能兵戎相见。大陆鼓励民众来台旅游,台湾能否对人家一视同仁,至少在办理来台签注时,给予更多方便。至少不要让大陆观光客觉得像二等观光客,毕竟,来而不往非礼也,台湾富而好礼,更该展现自信心。(完)

新华网| 北京金方时代| 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全国台湾研究会| 人民日报海外网| 今日中国|
版權所有:北京臺港澳交流促進會   京ICP备13040061号-1